在剥煮熟的鸡蛋时常会遇到连着蛋白也会一块剥离的情况,俗称“护壳”。主要是鸡蛋内壳膜与蛋白黏附在一起导致。
鸡蛋,是鸡产下的卵,最外层是坚硬的蛋壳,蛋壳和卵中间还有两层壳膜。外壳膜紧紧贴在蛋壳上,内壳膜紧贴蛋白。
在新鲜的鸡蛋中,这两个膜不易彼此分离,也不容易与蛋壳或蛋清分离。煮熟后内壳膜容易粘附在煮熟或凝结的蛋白上,是因为鸡蛋内壳膜与蛋白的黏附能力比较大。
让鸡蛋变得更容易剥壳,需要降低鸡蛋内壳膜和蛋白的粘附力,就需要提高鸡蛋内环境中的酸碱度。
如何提高鸡蛋内的酸碱度呢?科学家们做过几个小实验,来探究温度和鸡蛋剥壳的容易程度的关系。科学家们把鸡蛋分别放在4℃、24℃和38℃的环境中,发现在38℃环境中放置的鸡蛋煮熟后最容易剥壳,其次是放在24℃的环境中,最慢的是放在4℃环境中。也就是说,放置鸡蛋的环境温度越高,鸡蛋的pH值增加越快,鸡蛋煮熟后就越容易剥。
有些鸡蛋加工厂,为了使新鸡蛋快速到达容易剥皮的程度,所以就会放在温度较高,空气流通的环境中。但是在家中一般都要把鸡蛋放入冰箱冷藏保鲜。
同时,放置时间也能影响鸡蛋剥壳的容易程度。不同环境中,想让鸡蛋壳变得容易剥开所需要放置的时间也不同。比如在38°C环境下,鸡蛋放置1天剥壳比较容易,24°C环境下则需要放置3天,和4°C环境下则需放置5天。也就是说鸡蛋放置时间长一些,就会更容易剥壳。当然,放置的时间不能超过保质期,否则,容易剥壳又有什么意义呢。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