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寄生人体的线虫之东方毛圆线虫
毛圆线虫(Trichostrongylus)是一类动物消化道寄生虫。偶可在人体寄生的毛圆线虫有:东方毛圆线虫、蛇行毛圆线虫、艾氏毛圆线虫和枪形毛圆线虫。我国以东方毛圆线虫(Trichostrongylus orientalis Jimbo,1914)为主,这是一种寄生于绵羊、骆驼、马、牛及驴等动物的胃和小肠内的寄生虫,也可寄生于人体。
一、形态与生活史
成虫体纤细,无色透明,口囊不显著,咽管为圆柱形。雄虫长、宽为(4.3~5.5)㎜×(0.072~0.079)㎜,尾端具交合伞,有一对交合刺,末端有小钩。雌虫长、宽约(5.5~6.5)㎜×0.07㎜,阴门位于体后1/6处,产卵能力不强,子宫内含卵5~16个。卵长圆形,长、宽为(80~100)μm×(40~47)μm,似钩虫卵而略长,但一端较尖,卵内细胞发育较早,新鲜粪便中的虫卵,一般多已发育至10~20个卵细胞阶段。
成虫寄生于胃和小肠。体外发育过程与钩虫相似,人常因生食蔬菜或含吮草叶而经口感染。感染期幼虫侵入小肠粘膜,生活数日,然后返回肠腔,发育为成虫。
二、致病
本虫所引起的病理改变不甚明显。腹痛症状一般似较钩虫所引起的略为显著。严重时也可出现贫血及由虫体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毒性反应。但本虫常与钩虫感染混合存在,故难于确定哪些症状系由本虫而不是由钩虫所致。
四、诊断
以粪便中查见虫卵为准。粪检方法常用饱和盐水浮聚法,亦可用培养法查丝状蚴。应注意与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相区别。
五、流行与防治
东方毛圆线虫主要分布于农村,似有一定的区域性,如四川潼南县感染率曾高达50%。全国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表明,已查到有本虫感染的省(市)共18个,其中以海南的感染率(0.729%)为最高,江西、浙江、云南、青海、福建、贵州六省的感染率均超出了全国平均感染率(0.026%),估计全国感染人数约27万。
本病防治原则与钩虫相同。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达唑(mebendazole)和阿苯达唑(albendazole)。此外,三苯双咪(tribendimidine)、噻嘧啶(pyrantelum)及伊维菌素(ivermectin)也均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,但噻嘧啶对美洲钩虫的效果较差。预防虫感染包括粪便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。其中对粪便应采取无害化处理,以杀灭虫卵;夏、秋季为钩虫易感季节,不在旱地作物施用未经处理的人粪,以减少作业时接触感染的机会。个人防护包括不赤足下地作业,在手足等皮肤暴露处涂抹1.5%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%噻苯咪唑软膏等,可显著减少感染机会。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