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院感“菌”之: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
时间:2023-04-04 14:43:32
字号:
来源:感染多学科会诊公众号

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细菌,自从青霉素问世后,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较大的控制,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,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,能水解β-内酰胺环,表现对青霉素的耐药。因而又研究出一种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,即甲氧西林。1959年应用于临床后曾有效地控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感染,可时隔两年,英国的Jevons就首次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。

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,可以引起医院及社区感染;

 MRSA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,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,已经成为全球医院首要的致病菌;

 MRSA感染的治疗十分棘手,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超级细菌”。

MRSA的耐药及流行

 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(CHINET)2021年的资料显示,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分离总菌株数的9%左右,其中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平均检出率为30%。MRSA可严重的感染,例如血流感染,肺炎和手术部位感染。感染多发于免疫缺陷者、老弱患者及手术、烧伤后患者,极易导致感染暴发流行,治疗困难,病死率高,如果不能迅速治疗,MRSA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和死亡。

MRSA的检测及治疗

 MRSA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,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测方法,早期诊断困难,漏诊率和死亡率高。目前实验室常规检测主要是培养法、镜检、影像学、血清学等,但耗时长,有窗口期,阳性率低,快速确定MRSA感染并进行相应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。

 MRSA的耐药机制很复杂,主要包括有染色体介导的固有耐药和通过质粒转移获得耐药、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耐药和主动外排系统等,其中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由mecA基因介导。mecA基因是MRSA特有的耐药基因,在其耐药性中起决定性的作用。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ecA耐药基因,可以快速精准确定临床样本中是否有MRSA的存在。

 美国感染病学会(IDSA)发布了首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感染治疗指南。该指南主要目的是针对某些在成人及儿童患者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MRSA感染相关的临床综合征,为医务工作者提高成人及儿童感染MRSA感染的治疗建议。

参考资料:

1.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(2021年)

2.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感染及流行病学研究

3. IDSA成人及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(2010)

4.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

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